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列表

DHL:壮士断腕

发布时间:2015-01-07 21:17:57 点击量:1069

  “说DHL全面退出中国市场,是不准确的。”身处漩涡中的DHL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接受《中国企业家》采访时,对于充斥坊间的“DHL全面退出中国”颇为无奈。

  “我们退出的只是国内快递业务中利润最低的那部分,其它的业务都在照常进行。我们按照国际业务操作流程和服务水准、高品质的国内限时包裹投递业务,现在都在照常进行,只是这部分国内业务是归在国际业务之下的。它与卖掉的3家子公司的国内业务不是一回事。”她举例说,从北京到上海快递2KG的物品,如果是中外运敦豪国际业务部分的国内快递,价格是112元;而如果是原来3家子公司的业务,价格则略高于EMS的价格,不到50元。“选择使用国际业务服务水准做国内投递的,都是一些实力很强的大公司,跟我们合作很多年了。”

    一切都源于几天前的一纸公告。

    6月29日,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,其下属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外运敦豪”)将所持有的全一快递、中外运速递公司及金果三家公司的100%股权转让给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。

    中外运敦豪成立于1986年,由中外运发展与德国敦豪(DHL)合资经营,双方各占股50%。DHL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巨头,2004年中外运敦豪拿到了国内快递牌照,成为最早拿到此牌照的外企。2009年,中外运敦豪更是收购全宜快递、中外运速递和金果三家公司的100%股权,整合后开展中国国内快递业务。

  但是,对于这家号称“最懂中国”的巨头而言,这一举措没能取得如愿的效果。公告显示,截至2010年末,中外运敦豪旗下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三家公司累计亏损约9923万元。截至2011年3月末,三家公司资产总额约2.17亿元,合计负债总额约3.47亿元,累计亏损约3300万元。亏损是导致这次股权转让的直接原因。不过,上述匿名人士指出:“这三家子公司的业务占比很小,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也很小。”

    并非托词。对这三家公司的亏损,业内人士看来也很平常。“国内快递的低端市场处于无序的、白热化竞争状况。”清科研究中心物流行业研究员张亚男对本刊表示,“国内的快递公司都是在低端市场靠打价格战起家的,DHL怎么可能在低端市场和它们竞争?”与国内民营快递公司相比,中外运敦豪的成本要高很多。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,管理成本相对较低;除此之外,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很大。在DHL,大学本科毕业生入职起薪月薪3000—4000元人民币;而民营公司中最大的顺丰快递在人才招聘会上对学历只要求大专,工资水平在2000元/月左右。高薪资、高福利固然是公司人才战略的要求,但却不可避免地拉高了总体成本,使其在与民营企业争夺低端市场时颇为不利。而员工薪酬福利具有刚性,提高容易降低难,其结果使外资快递巨头的劳动力成本降低困难较大。

   政策环境也是跨国巨头们必须考量的风险。2011年6月中下旬,国家邮政局发布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意见,将积极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,并推出财税、土地等优惠政策,促使5年内,培养出一批年收入超过百亿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。几天后,中外运敦豪就宣布卖掉了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3家子公司100%的股权。在张亚男看来,管理部门对民企的扶持和优惠政策,多少会对外企带来不利影响。事实上,中外运敦豪3家国内快递业务子公司的亏损,就与2010年的相关政策有直接关系。

    2010年,合资企业被纳入新《邮政法》规定的“外资企业”范围,使得中外运敦豪及其子公司不能经营信件业务,因此导致其旗下的全宜快递损失了35%的业务。2009年出台的新《邮政法》规定,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,但信件等文件递送的业务量在国内快递中偏偏占据很大比例,而且也被认为是利润最高的业务。

    “我们的全球战略重点正在回归,未来的业务重点是我们所擅长的国际业务。要从那些我们不擅长的领域退出,集中力量把国际业务做好。”那位DHL内部人士说,这次卖掉3家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子公司,只是DHL全球战略转变的一部分。

   DHL战略的转变,从它的电视广告能见端倪。2011年DHL在它最新的电视形象广告中,提出了“领先的国际航空速递专家”的口号;而2009年,DHL用《西游记》题材拍摄的广告,口号则是“我们最懂中国”。

    DHL这次卖掉3家子公司,也并不是它第一次退出某一国家的市场。早在2009年,鉴于美国快递市场政策壁垒以及UPS和FedEx的联合挤压等的原因,DHL即宣布从美国国内市场抽身,并称从2009年1月30日起,DHL在美国的业务重心将转向国际业务。DHL在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所遇到的问题,与在美国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。

    “每个国家的《邮政法》都不同,对于外资快递都有一些不同的要求,因此外资企业要进入其它国家的国内快递业务都是比较麻烦的。”UPS中国区总裁黎松江对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,这其实是所有跨国巨头在开拓别国国内快递市场时,所必然遇到的共同的问题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号称四大巨头的DHL、FedEx、UPS以及TNT四家国际快递公司便已经陆续进入中国,但到目前为止,“四巨头”的国内快递业务一直“差强人意”,均未有实质性突破。

  从2006年开始,尤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,中国国内快递市场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阶段。民营快递企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,目前民营企业占有国内快递市场80%以上份额,并且形成了以顺丰、申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,国企、民营、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基本确立。进入中国的跨国巨头,业务主要依赖于外贸和电子商务国际化带来的业务。但国际业务增长速度不如国内。“当初民营企业没有发展起来,这些跨国巨头都是非常厉害的。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。”张亚男说,本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,正在压缩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。

    与民营企业相比,这些国际巨头在资金实力、管理水平、规范化经营等方面依旧有很大的优势。凭借多年积累搭建的网络,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快递业务成为跨国公司的王牌。本土企业中,顺丰快递也已经开始做国际快递业务,在短期内很难形成像DH L那样的全球网络和品牌优势,但未来却不一定。对于这些国际巨头来说,国际快递业务是一张不能丢的“王牌”。

    未雨绸缪。DHL此番壮士断腕,退出低端国内快递市场,将战略重点回归到加强有优势的国际业务,也许不失为明智之举。